当前位置:首页 >中医养生 >

共享经济在医疗中的思考

2017-09-04 09:12:00

当出门打车不再扬招,滴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更改变了生意模式。一大批公司高举“共享”大旗冲进创投市场。瞬间,从自行车到充电宝,再到篮球、雨伞、空调,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商品纷纷赶上了共享经济的潮流。甚至有人提出共享电话亭,这和公共电话亭有何区别?

在医疗行业,共享经济怎么悄无声息?我们得先从共享经济的要素开始分析,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:闲置资源、使用权、连接、信息、流动性。医疗机构有闲置资源吗?得看什么医疗机构了,三级大医院人山人海,设备24小时不停,估计没什么闲置资源,而一些二级、一级医疗机构可能就有,包括病床在内,还有利用空间。那么早些年已经在某些城市搞的医联体就是这样一种整合资源法。把区域内的公立医院大大小小的捆绑在一起,利用各家的资源,达到利用率最大化。这样的整合法,最终客户端(患者)满意吗?医疗机构还有什么闲置资源?医生。不是说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了,怎么医生还是闲置资源呢?如果说去外院会诊算一种体面的共享,那么去各地的“飞刀”就是一种潜在的共享了。这其中的差别除了法律问题以外,更关键的是对资源(医生)的定价问题。包括上面提到的医联体也有这样的问题,患者被安排去小医院就诊,难道患者愿意去大医院挤来挤去吗?更凸显了医生的价值和价格问题。某个医生到底可以定多少价?如何约到该位医生?这是个信息透明的问题。当没有滴滴等打车软件时,很多出租车司机也是怨声载道,说公司如何“剥削”他们。当有其他选择后,司机们不抱怨,直接用脚投票,改行开专车去了。从老百姓的角度,也看到了实惠,包括服务的提升,至少有多种的选择。当然这些信息比较简单,容易透明化,对于医疗、医生的信息就不容易透明,往往“内行”的人得到更准确的信息,哪个医生水平如何。因此目前还欠缺对医生的信息标准化和透明化。譬如一种手术,该医生做过多少例、成功率、再手术率、用血量等。当然,如果有商业保险对每位医生有个系统的评估会更好,至少可以看到该医生的医疗行为保险公司愿意付TA多少钱吧。因此从这里可以认为,共享医生往往是年资相对高,愿意分享自己医疗行为信息的医生。最后还涉及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。去中介化:医生成为真正的自由执业医生,医疗机构愿意分享闲置资源。再中介化:自由执业医生加入全国的共享平台,各级医疗机构同样在平台上(非公立的可能更多)。现在很多人看病会通过熟人介绍,往往双方彼此还不是那么了解,患者只是感觉这样更可靠。独立的第三方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管理,市场化的调配,让资源充分利用,并达到让医患双方彼此更多信任。当然加入平台不是一劳永逸,需要医生自我宣传、提升影响力,资本的介入只能算添柴,没有自我的修炼,无法做到永续经营。国内的医疗,尤其是非公医疗,需要有更开放的心态来拥抱变革。如果说共享经济只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个产物,那么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改变,都可以引发一些思考,或许下一个风口就在你身边。(原标题:共享经济在医疗中的思考)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推荐阅读

热点排行